欢迎访问中国共产党石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石棉监察委员会网站!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
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廉政文苑 >> 正文

文中有诗画——读《山水有清音》

 【发布日期:2019-08-16】 【字号: 】 【关闭此页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观好的景致如闻空山妙语,转瞬即逝。赏好的诗文如听空谷足音,难寻难遇。好山水如能遇到好诗句,可谓高山流水知音一场。葛晓音先生的《山水有清音——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》则于此境界之上又加一层——澄怀观道,静照忘求。有学者对此书评价“踵武前贤且能拓出新境”。

在以“田园、隐居、游览、行旅”为题的四个篇章下,葛晓音先生对南北朝到宋代的田园诗名作进行了逐篇赏析,囊括了陶渊明、孟浩然、王维、陆游等一众大家,不仅在微观上对诗作和诗人进行了品评,更在宏观上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理论展开了讨论,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静穆观照与旷达意境两相映照,构成了具有中国独有韵味的生命写照。

所谓“澄怀观道”,是将意念清澈,摒除杂质,体悟山水自然之道,体会存在变化之道。

所谓“静照忘求”,是指在静默深沉之间浑然忘我,除却欲求,心灵与万物浑然一体。心地澄明,超然忘我,趋入空净之境。

于外,山水开阔,于内,心境空灵。在当下人心的浮躁困顿之中,这样的状态更显珍贵。

在葛晓音先生笔下,诗作皆化美文,美不胜收。既是审美方式,又有精神旨趣。论述陶渊明的诗作,是“因为心远而导致地偏,而不是因为地偏才使心远。”在详述山气、夕阳、归鸟的意味之后,指出,“意境和景物的人格化”是陶诗的鲜明特色之一,入情入理。

对于“农务各自归,闲暇辄相思。相思则披衣,言笑无厌时”的解说,既从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着眼,又从句子之间的语意连贯展开,有回环,有顶针,韵味与技巧交织,诗情与哲理相融,将“文气畅达而用意宛转深厚,看似平淡散缓而实极浑然天成”的主旨描写得淋漓尽致。

葛晓音先生对孟浩然的评价是,“盛世气象”,少了陶诗的理想与批判,多的是盛唐文人的平和与理想。对王维的赏析,葛晓音先生则笔锋一转,大开大合,宛若泼墨山水,缘于王维精通绘画与诗歌,《新晴野望》“画出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田园新晴图”。对于全诗的描述,葛晓音先生仿佛也用自己的妙笔画了一幅山水,笔笔勾勒,丝丝描摹。“白水明”“碧峰出”直若近在眼前,呼之欲出。王维是诗中有画,葛晓音先生是文中有诗画。

此外,说陆游“另铸新词,自成面目”,说“拖着玄言尾巴”的谢灵运“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”,皆见解精准,论述得当。

附录两篇,一是《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照方式》,一是《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》,皆为精要之言。“在深沉静默的观照中坐忘”“从虚明处映照天地万物”,与自然合一,将心灵澄澈。读到此间,欸乃一声山水绿,刹那之间,眼前、心里全都亮了起来。(姚莉)